香港新六宝典资料

香港新六宝典资料

成建文化

成建文苑

成建文化>成建文苑

十六年一线的筑梦之路

发布时间:2024-10-21阅读次数:

反光背心衬着黝黑的皮肤,头戴安全帽,怀揣设计图纸和卷尺,高大的身形充斥着刚硬的作风,在施工现场,他总是站立成一棵青松,在寒来暑往中挺拔,他就是宁安东路项目经理助理——邱家松。

香港新六宝典资料

主动作为 纾困解难

2023年6月,一纸调令,邱家松奔赴天府三群宁安东路及茂成路项目,这是他职业生涯中的第7个项目。经过仔细钻研图纸并现场踏勘后,他发现项目有以下几大特点:涉既有地铁6号线施工、地质薄弱条件下深基坑施工、与周边多个地块交叉施工、征迁协调工作量大。“干项目、带团队怎么会不难,我相信只要肯动脑筋,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施工组织、安全质量环保、征迁协调等一系列接踵而来的考验,邱家松坚定地说道。

宁安东路项目处于天府新区中央法务区,周边多个房产项目已开工建设,道路红线内被房产项目先行占用,征迁协调难度巨大。项目开工建设正值夏季高温、成都主汛期,同时成都大运会召开在即,内外部环境不利因素叠加导致施工进度面临极大挑战。面对困难和挑战交织,邱家松不等不靠、主动出击,与项目团队齐心协力,在最短时间内取得业主单位、政府部门的支持。他亲力亲为,多次深入实地勘察,积极与周边房产项目沟通,展开了一场别无退路的协调“攻坚战”。在细致耐心的方案解说、以心换心的积极作为下,沿线征迁协调工作不到2个月全部完成,为后续施工提供了有力保障。如何实现工程同步施工,成为继征迁协调后快速推进项目进度的关键。邱家松主动请缨,白天带领团队成员进行征迁协调,晚上加班研究图纸及方案,最终通过研究分析及沟通协调,克服原交通疏解方案征地拆迁、管线迁改等多个不可控因素,且不利于大面积抢工作业等问题,实现征迁协调与工程施工同步进行。在他的努力下,宁安东路项目在2023年7月7日实现首段沥青路面下面层顺利铺筑,提前20天完成既定节点目标,以“开工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精神状态实现了“开门红”!



打造“不沉”公路

看着曾经让项目倍感困扰的软土路基处理段,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宁安东路的坚固基石,邱家松内心感慨万分。

回望2023年9月,宁安东路建设进入路基换填阶段,现场正紧锣密鼓地施工着。沟槽回填、路基施工、基层施工……一条“黑丝带”仿若美丽画卷般即将缓缓铺就开来。然而接踵而至的困难却打破了大家的美好设想。

“正常这段路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挖除换填便可以开始下一步施工,但我们挖到处理深度后发现下面还是软土。”邱家松指着航拍图说道。“作为中央法务区骨干路网,宁安东路对路基的沉降控制有着严格的要求,路面沉降控制是保障车辆安全、平稳运行的关键。然而,我们项目施工区域水网密布、土壤含水量高,土质多为软土,这就导致软土路基的荷载性能弱,处理不当则后期极易引发不良沉降和结构塌陷,影响工程安全稳定。”

更为棘手的是,项目环水保压力大,且处于主汛期,而路面施工后期又恰好是夏季,户外施工难度倍增。面对种种困难,邱家松带领项目技术团队迎难而上,综合分析软土路基处理段地质条件,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并与设计、地勘、业主等多方沟通后,决定针对性采用抛石挤淤法处理软土、加固路基。

所谓抛石挤淤法,是指用片石投入软土中,将淤泥挤出,以提高地基强度的措施。在片石露出水面后,用重型压路机反复碾压,然后在其上面铺反滤层,再行填土。这就好比给软土路基换上了一副“硬骨头”,让原本松软的土壤变得坚实有力,这不仅能进一步提高路基的承载力,还能减少沉降风险。

“不要小看这段抛石挤淤作业,地铁顶部距原地面3.6米,设计要求挖除3米,换句话说,路基换填底部距离正在运营的地铁6号线隧道顶部仅0.6米,施工难度极大!”

邱家松说,0.6米是宁安东路全线路基换填段距离在运营地铁线最近的距离,施工过程要做到精细精准,丝毫不能出差错,要确保在运营地铁绝对安全。为确保“各行其道”百分百安全,他带领项目团队制定了路基换填选择地铁运营空窗期施工、对路面分层多次进行碾压、换填全过程进行既有地铁线的监测等一系列措施,保证对隧道主体结构及周围土体的扰动小,控制地面沉降,确保地铁6号线隧道安全。

11月的帷幕落下之际,路基换填的建设也取得重要进展,项目仅用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1.6公里的软土路基段的处理施工,较预定工期提前了25天。



愧疚又骄傲的工程人

“选择了二航,就要坚守二航。”这是邱家松对“守初心、担使命”最有力的诠释,十六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可其中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才能真正体会。多年来,邱家松几乎很少休过假,他常年驻守现场,把每个节日都过成了“劳动节”。项目掀起大干热潮期间,他一头扎在工地上,每天不到工地上溜达4、5圈就心里不踏实。工人轮班倒,他更是连轴转。对于工程人而言,最难平衡的就是家庭跟事业,邱家松也不例外,提起家人,他最多的就是愧疚。最遗憾的是儿子第一次上小学报道时他在工地,没来得及见证儿子从小朋友到小学生的“光荣时刻”。作为父亲,邱家松和大多数工程人一样“不称职”。明明离家只有20公里,思念却只能变成视频通话中的那一个小小的方格,家人的理解既是他的愧疚所在,也是他的坚强后盾。“我有一个小心愿,等项目建成后带着家人来看一看走一走,那时候能够骄傲地对家人说:这就是我参与修建的道路。”邱家松微笑着说道。

十六年的工作生涯,邱家松对一线建设工作的热爱已深入骨髓、融入生命,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二航人的责任与担当。踏过山河、越过四季,邱家松的脚步从未停歇,他把光阴寄山川,期待着又一条康庄大道,巍然屹立在辽阔的土地之上。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