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头不高,脸庞黝黑,“每天不厌其烦穿梭在工地各处设备间”,这是现场工人对他最深刻的印象。物资设备部的负责人彭智广,作为项目设备的“大管家”,始终坚持用“针线活”般的细心为现场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织密“防护网”、筑牢“奠基石”。踏入公司的近十年间,彭智广从一名初出茅庐的设备员,逐渐磨练为物资设备部负责人,先后参建了漳江湾特大桥、漳州东环城、国道324复线、集美大桥提升改造等工程项目,他始终一笔一划坚守,一足一步毅行。
心系设备,超前谋划
“现场有多少桩机、压路机、装载机,谁在操作,我心里跟个明镜似的。”彭智广的心中有一张“设备表”,路基施工需要什么设备、路面施工又需要什么设备、进场和退场时间是多少……这些对他来说都熟记于心。开工前,彭智广对项目周围地材、商混站、小型租赁设备等资源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编制了项目部设备使用需求总计划,同时设计了一套现场设备操作人员管理方案,充分发挥每一台设备能效。
在无比熟悉设备情况的背后,是他对每一项工作的未雨绸缪。气温日渐升高,“夏季四防”是当前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工作例会上,彭智广针对夜查配电箱进行重点任务布置,要求岗位人员严格按照要求每日夜查配电箱,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反馈至群中。夜查数日均无异常,但是他没有掉以轻心,仍然坚持多班倒夜巡现场用电设备情况。“刚开工,用电安全是第一个风险点,我们不能放过一点细节。”8月28日凌晨,排班人员在夜巡到现场配电箱时发现连接柜处有异响,想到彭智广的叮嘱,马上上报给值班领导。彭智广迅速安排检修人员到现场开柜门检查,发现电缆与接地线之间有放电现象。按照预设的处理方案,彭智广镇定自若地指挥和协调人员更换电缆,做电缆耐压试验合格后恢复接线。“设备管理的核心在于预防,要在设备出现问题之前,提前发现苗头,采取措施,避免问题的发生。这需要我们时刻关注设备的状态和运行情况,保持敏感和警觉。”此次彭智广对夜查配电箱的坚持,不仅为企业挽回了经济损失,也保证了项目现场的安全稳定运行。
奋战检修,坚守前线
“眼睛盯在设备上,功夫用到维护上。”为确保设备运行平稳,彭智广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现场进行设备巡查,从策划到实施,他始终亲力亲为,装置里、桩机前、管线边,随时可以看到他挥汗如雨的身影。挤密砂桩机在工作时振动过大,对配件的劳损程度影响大,这需要丰富的经验和仔细的观察才能提前发现问题。在一次设备巡查中,彭智广听到砂桩机有异响,为避免出现事故,他迅速叫停施工,对设备进行检查。拆检过程中,他发现桩机锤头螺栓出现磨损松动,随后他立即联系维修工人紧急调配零件,全程指挥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检修的第一步,就是对设备保持敏感和警觉。”桩机正常投入使用后,他细心叮嘱现场施工人员,在确定现场施工重新步入正轨后,这才放心离开。
开工以来,现场几台桩机频繁出现按钮无效、电机故障等问题,彭智广向操作人员详细了解设备出现故障的时间,并针对现场10台桩机逐一进行观察。从下午3点到晚上8点,从机载开关箱线路、钢沉管外壁及管底活瓣叶的检修,到桩机主电缆、爬地横钢管的一一排查,彭智广带领团队对每一处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展开讨论和分析。匆匆吃完了饭,他又回到现场临时办公室里,总结归纳近期存在的故障问题……晚上10点多,一份画满了涂改和标注痕迹的《桩机常见故障及防治方案》静静摆放在办公桌上。“工人只是听我们的指挥去施工,真正的责任还是在我们自己肩上啊。”安全责任的重担使他不敢有一时一刻的松懈,工地施工的每一处都有着他认真的身影。
不弃微末,久久为功。在扎根一线的日子里,作为工地的“大管家”,设备管理的“深耕者”,彭智广对每台设备调试、管理、维修情况都了然于心。正是这种严谨而踏实的工作态度,让他在日复一日的实干中不断提升自己,为项目设备安全稳定运行贡献力量。(通讯员,杨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