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随着伶仃洋大桥东索塔第48节塔柱混凝土浇筑完成,标志着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世界最高海中大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索塔胜利封顶。
深中通道项目采用东隧西桥方案,全长24公里,是集“桥、岛、隧、地下互通”为一体的超级跨海集群工程。中交二航局承建标段主要施工内容包括伶仃洋大桥东索塔、东锚碇、上游侧主缆架设、钢箱梁安装、东泄洪区非通航孔桥下部构造等,线路全长约4公里。
伶仃洋大桥为深中通道控制性工程,采用三跨全漂浮体系悬索桥结构,主跨1666米,是世界最大跨径海上钢箱梁悬索桥。大桥分为东西两个索塔,每个塔高270米,相当于90层楼高,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高海中大桥。
东索塔塔柱施工共分48次浇筑,混凝土总量约5万立方米,钢筋用量达7400吨,相当于1座埃菲尔铁塔的用钢量。塔柱钢筋采用直径40毫米和32毫米的主筋,塔柱断面为八边形截面,随着高度爬升不断收分变化,对每个部品钢筋整体近千个钢筋接头对接的精度控制带来巨大挑战。
中交二航局项目团队研发了钢筋网片预制、装配化拼装成型、整节段吊安的部品钢筋施工工艺。钢筋在工厂内快速拼装成型,整体运到现场,并利用大型起重设备整体起吊、对接与安装,单节段钢筋绑扎速度由传统现场绑扎的4天提高至现在的1天,单节段现场钢筋安装时间不到30小时。
伶仃洋大桥施工区域气候复杂多变,灾害性天气频繁,全海上作业风险挑战大。在东索塔施工中,中交二航局提出将索塔高空现场打造成“竖向移动工厂”的理念,将施工全过程人、机、料等要素全方位实时监测与控制,研发建造了应用于超高桥梁主塔的智能建造设备——一体化智能筑塔机,使塔柱施工速度达到每天1.2米,相比传统工艺提高1.5倍,同时还减少作业工人40%左右,成功实现将工厂化设施搬到施工现场,将工业化、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高度融合到桥梁建设中,为超高索塔建造带来革命性升级。
深中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之后,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筑的又一重要交通大动脉,通车后从深圳到中山仅需20分钟,将有力推进珠三角经济、交通一体化及转型升级,成为联系珠江口东西两岸的直联通道。(张政 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