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六宝典资料

香港新六宝典资料

党群建设

PARTY-MASSES WORKING

学习园地

党群建设>学习园地

每周正能量(第185期):阅读的“治愈”

发布时间:2018-04-09阅读次数:
    近日,某书局举行了“书目治疗师”线下分享会,多位作家、出版人以“好好读书”为题,为读者分享书籍的治愈功效,自己被书籍治愈的经验,并现场坐诊,他们让读者闭上眼睛、戴上眼罩,静心聆听一本书的朗诵,并以开书单的形式解决现场读者提出的各种“疑难杂症”……
    “书目治疗师”的创意,来自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他创办了一所“人生学校”,有2位阅读治疗专家埃拉博素德和苏珊埃尔德金,每小时收费80英镑,在跟“病人”交谈后,博览群书的治疗师会量身打造一份治愈书单。本次发起的“书目治疗师”活动,则完全免费。一批作家已加入线上“坐诊”行列,而线下的面对面“诊疗”,或许更有针对性。
    有人提出,用阅读治疗现代人的情绪病,这样的“书目治疗师”有效吗?“书目治疗师”的作用,在于通过阅读“治疗书目”自我治疗,荐书者和读者,更近似一种朋友的关系。朋友之间如何相处,怎样的距离才是最好?怎样战胜内心的恐惧?“我们希望,通过推荐书目来缓解当下都市人的情绪危机、心理危机,以文字来滋养读者的心灵,丰富他们的生活。”
    这则“书目治疗师”读者阅读会的消息,使笔者想起去年看到过“‘小说诊疗所’开张,阅读能治现代病?”这样一篇报道,介绍在北京举行的系列文化沙龙“文景艺文季”第5季“小说诊疗所”开张的新闻。
    这篇新闻中,也提到了上面说到的那两位阅读治疗专家埃拉博素德和苏珊埃尔德金的阅读治疗情况,其中这个“小说诊疗所”,就是以埃拉博素德和苏珊埃尔德金的小说《小说药丸》为基础设置的供应小说药酒的小说诊疗所。埃拉博素德和苏珊埃尔德金的《小说药丸》,主要针对读者的病症,包括读者的生理方面的疾病,更多的是“心病”,如虚荣、寂寞、拖延症等。这个“小说诊疗所”中,没有白大褂,也没有配药房;诊所门口竖着一块大黑板,供病友们交流病情;诊所内的主要陈设是几排木制药柜,每格药柜外贴着一种病症的名称,内有处方,患者根据自身症状自助取药;是为了跟读者进行近距离交流,用轻松有趣的形式把《小说药丸》这本意在塑造信念升华生命的图书推荐给读者,为此,不少读者到“小说诊疗所”进行情感体验……
    这不禁使笔者想起汉代刘向所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就像药一样,善读就可以治病,而这也正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精髓。孔子一生坎坷,颠沛流离,最终活到73岁,爱读书,是孔子受益匪浅的养生之道。北宋大诗人陆游,晚年穷居乡间,常靠读书怡情,他的切身体会是“病中书卷作良医”“读书有味身忘老”。
    阅读中出现“书目治疗师”,或有“小说诊疗所”,正是反映了当下读者的一种阅读需求。在图书市场上,有一个重要的阅读事实,“治愈系”类图书长销不衰,比如《追风筝的人》已畅销近十年,《解忧杂货店》更是连登年度畅销书榜。
    放眼当代社会,商业利益操控的文化潮流将我们变成了一种附庸,现代病,越来越突出……这就需要重新关注我们的生命和心灵,重新确定一个方向,即用阅读的力量来“救赎”精神生命,发挥阅读的“疗救”“治愈”的功能。
    无论通过何种机制,阅读往往能将一个人的生命传送到另一个生命,从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当我们全身心投入一本书,读得欲罢不能时,我们就能看见书中人所见的世界,触摸书中人触摸的事物,体会书中人体会的一切;我们也许以为自己坐在自家客厅沙发上,但其实我们的精神——包括思绪、感官和心灵,早已翩然飞进另一个世界……
    尝试用“书目治疗师”或“小说诊疗所”这样的一种形式,让读者关注与“治愈”文化相关的图书,进而懂得阅读的“疗救”“治愈”的作用。阅读具有温暖的、向上的力量,这样的“治愈”阅读有积极意义,这样的“书目治疗师”也将发挥重要作用。(此文摘自网络)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