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六宝典资料

香港新六宝典资料

企业文化

文化故事

企业文化>文化故事

华科的一天丨刘喜燕:脚下有力 眼里有美

发布时间:2024-08-23阅读次数: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这里……”8月11日下午3时,一个头戴安全帽、身穿反光背心、手持相机的小燕子就活跃在工地现场。
只见她时而下蹲,时而站立,将镜头对准一线建设者。她就是中交二航局华科大军山校区项目的通讯员刘喜燕。
刘喜燕今年28岁,在2019年加入中交二航局建筑公司,先后在海口中交国际项目、温州高铁新城项目辛勤劳作。如今,又飞到了华科大军山校区项目新闻宣传第一线。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写稿子的时候,脑子里有很多想法,但是坐在电脑前大半天,一行字都没敲出来。”同时作为房建领域的“外行人”,隔行如隔山,专业的名词、概念在她听来就像天书一样难懂。
然而,她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她把公司各平台发表过的各类通讯稿拿过来仔细地阅读,认真地研究,然后自己按照新闻稿件、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慢慢尝试练习着写,写得越来越多后,发现没有起初下笔时那么困难了。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项目党支部书记张晓琳告诉她:“通讯员是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宣传工作做得好,往往能够鼓舞军心、凝聚士气,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项目上很多优秀员工,如果我们不去宣传他们的闪光点,他们可能在公司工作了多年,也没有人认识他们……”
工地上不缺好人好事,缺的是没有人去发掘,去宣传。于是,她决心用手中的笔头和镜头对准工地一线的前场人员,捕捉他们的劳动之美、战斗之美、奉献之美,弘扬工地正能量,传播工地好声音。
干就干出个样来。在工地施工一线,她接触的都是工地一线员工,所以她笔下的工地现场和一线员工的人物故事更加原汁原味。她多跑、多问、多看、多写、多拍,就像一只小燕子,不辞辛劳飞奔在工地每一个角落。
“爬格子”是件苦差事,费脑筋、熬心血。可这件“苦差事”她却一干就是5年。她不仅要做好宣传工作,还要负责办公室的其他事项。当工作和写稿矛盾冲突时,她主动加班加点干。
数不清的日夜里,她跟文字“较劲”,对稿件反复修改打磨,经常是坐着腰酸背痛,累得手腕酸疼,但是不放弃,只为了完美展现一线员工的精神面貌。
在碎片化信息充斥着网络的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灌输”型叙事方式难以获得受众的认同,而短视频能“寓教于乐”,引起受众的兴趣。
在张晓琳的策划和指导下,刘喜燕负责文案编写,屠慕橙负责拍摄视频及视频剪辑。项目融媒体工作小组精细构思,用镜头演绎项目管理的亮点和项目员工的闪光点,推出一大批有思想、有温度、有情怀、有品质的短视频,使工地好故事、好声音得到完美呈现、有效传递。
如今,项目进入冲刺阶段,党支部策划了“华科的一天”宣传专栏,刘喜燕连续采写了黄馨、郭自亮、滕翔海、张康雨等一线人员的事迹,让一个个性格迥异的建设者跃然于眼前,把枯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转化为形象生动的文字和图片传播开来。
“脚下有力,眼里有美。”这就是刘喜燕对工地宣传工作的最好诠释。她如同一只勤劳肯干的小燕子,用文字化作砖泥,一如既往地讲好工地故事,继续为项目建设添砖加瓦,做一名优秀的工地通讯员。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