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六宝典资料

香港新六宝典资料

企业文化

文化故事

企业文化>文化故事

双江舞动大江

发布时间:2022-10-05阅读次数:

一切就像冥冥之中的缘分,吕双江回到家乡,建设一座桥,名叫丹江口水库特大桥,世界最大跨径部分地锚式混合梁斜拉桥。如果2012年,他没有进入中交二航局,而是继续留在原单位,如果2015年,他没有参加当时长江上最宽大桥——武汉沌口长江公路大桥的建设,而是去了别的项目,那么,一切都可能会千差万别。


在参与丹江口水库特大桥主桥建设期间,作为项目经理助理兼工程部长的吕双江每天站在丹江口水库的岸边,看着大桥生长,而对岸,就是他的老家——凉水河镇。他也曾设想过如果项目部建设在北岸,那样距离老家只有不到二十分钟的车程。但往往事与愿违,因为建桥的重任在离家一江之隔的南岸,绕行回老家需要2小时车程。


在中交二航局的十年时间,吕双江最大的成就是被锻炼成为了一名制梁场专家,练就了一身制梁本领。所谓制梁场,就是预制桥梁所需的桥面构件,其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需要一个单独的场地进行预制、存放等一系列工作。


这是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的。2010年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他,主要负责高铁箱梁,最重的达到900多吨。如今12年过去,他现在共计在贵州、湖北两省参与预制了3600多榀各类型的箱梁、T梁及空心板。


尽管说已经是第二座大桥,但是真正参与主桥施工,他是第一次。此前的沌口大桥,他基本上参与的都是引桥及接线施工,在那里,最大的收获是实现了观念上的彻底转变,“深刻理解怎样才是高标准”!


“在贵州,施工方案都写不好;在沌口,要求高,接触得多,眼界也高了。”在沌口大桥的几年时间,他印象最深的还是刚刚加入项目那段时间的方案编写。当时,吕双江负责梁场建设的方案编写。他深深记得那个方案被项目部总工硬生生退回来好几次,那半个月,他就为了改那一个方案。


起初,吕双江对这样的严格要求很不理解,在后来的实践中,他才认识到,只有编制方案的人更精细化的思考才能在实施过程中更精细化的管控。


在后来两年多的工作中,他在一步步成长,从方案及施组编制、PPT演讲稿撰写到现场管理,他都明白了“高标准”的理念是什么,真正理解到高标准对现场施工的影响是巨大的。


“想着怎么更好地向别人展示项目的优点,都能让自己的表达方式有所提升。”吕双江表示,自己更多的收获来自于一种由外而内的转变。


在沌口大桥的成长,让他得到了另一个难得的机会。在离开沌口大桥而另一个项目正在筹备的时候,他主动向公司申请,顺利地参与到家乡大桥的建设。


其实缘分妙不可言,鉴于沌口大桥的影响力,在丹江口水库特大桥筹备伊始,业主方曾明确表态,希望能吸纳参与过沌口大桥建设的人员。而吕双江则正好成为这最合适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个。2018年6月,丹江口水库特大桥正值筹备期,吕双江被正式任命为项目部工程部长。


他的工作还是从制梁场开始。尽管在沌口大桥时期他用2000多榀T梁预制积累下超过20多项的小创新,通过细微改进解决了预制梁的各种瑕疵。但这一次,他在梁场上有了更多的想法,他向同样干过梁场的项目负责人周范武说明想法后,得到了认可和支持。根据市场上的桥梁施工情况以及经验,他早就意识到传统的制梁工艺会有模板倒塌的巨大安全风险。在项目建设前期,建设团队便开始了新一轮的调研,大胆提出将8块独立的模板连成一个整体的设想。


建设团队将原本每块5吨的8块模板连成了左右侧两块,并借鉴了液压箱梁模板的模式,针对外露钢筋多的问题进行改装,增加了两个轨道,每边四个“靴”子形状的行走小车,实现两侧模板自动行走,并且通过在5个横隔板上面加上反力千斤顶,帮助模板脱落,不仅从外部用力拉,还可以从内部推出模板,就像开门一样,外面有人拉,里面有人推,事半功倍。


这样的做法收效明显。不仅解决了安全质量方面的问题,在进度上,原来13个人十几个小时完成的事情,现在是5到6个人做七八个小时即可完成。T梁的预制再也不会费工费时费力。目前,项目研制的自行式液压T梁模板已经获得专利授权并颁发证书。


吕双江也有更高的追求。2021年开始,他正式成为丹江口水库特大桥主塔施工的重要一员。


对他来说,有挑战却不害怕。在担任工程部长期间,他就对大桥施工已经有了足够多的了解。锚碇施工是这座大桥施工的重中之重,它就像大桥的秤砣,让大桥有了稳固的拉力作为基础。其中,锚碇的配重填砂是一个大问题,主要是在于工效的提升,如何将2万多吨的砂石料高效地放进去,是一个关键。


按照传统的施工方式,用抓斗抓需要2个月才能完成。一天,吕双江对砂石料的传送皮带机有了灵感,画了个简图,发到群里,给了大家一个新的方向。


他的简图确实是一个简图——就是两根皮带组成的自动传送系统。但是,大家担心万一皮带机偏移了怎么办?从江面的运砂船到锚碇的高差达到13米,锚碇有9个单独的方格,距离不一致,跨径最大达到40米。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吕双江和项目部的老设备管理员袁定华研究之后发现,只需要在两根皮带之间加一个活动的装置,就像钟表的分钟和时针,既能调整长短,又能360度调整方向,还具有很强的稳固性,问题迎刃而解。


最终,他们仅仅花13天就完成了2个月的工作量。


5月下旬的一天,吕双江在现场忙忙碌碌,给大家介绍大桥临时支架拆除的风险点、大桥钢箱梁的吊装、斜拉索的安装,以及登上塔顶,告诉笔者什么方位拍摄更加合适。他对现场的每个工序,都有自己的理解,也能够给人以最恰当且生动的比喻。


吕双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基建其实难度没有那么大,都是相通的,钢筋、模板、混凝土、预应力、张拉,基本上大同小异,只是工艺工法的区别。”正是在一次次实践学习中不断成长,他对大桥施工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也以一种更加符合自己的方式理解着大桥建设。


带着满腔热情,8月份,吕双江转战新阵地,投身武汉双柳长江大桥的建设,那是一座跨江主桥为主跨1430米的三跨连续式钢桁梁悬索桥,以50.5米的桥宽跃居长江上最宽的钢桁梁悬索桥。面对新挑战,双江正开始舞动大江。(柯祥虎)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