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这个春节对付双舟而言终身难忘。
他完全没有想到一场疫情让他和家人分隔三地,除夕都无法团圆。
腊月二十七,他从项目部赶到岳母家照看生病的小女儿,准备陪小女儿看完病就回武汉接爱人和大女儿回老家过年;没想到腊月二十八,老家舅伯病逝的电话改变了他的行程,他当天赶回老家给舅伯送葬。次日,武汉封城,彻底把他和家人阻隔在了百里之外。虽然新型肺炎没有让他“好过”,但他却没有被疫情吓退。
作为一名“新手”党员,他逆行而上,做抗“疫”志愿者、援建疫情防控项目,两次“以身涉险”;用三“心”去战“疫”,用责任与担当践行他不久前郑重许下的入党誓词。
主动请缨,细心守护邻里乡亲
疫情来势汹汹,老家的春节也一反常态的冷清起来,只有村微信群里不断弹出持续上涨的确诊数据和疫情新闻,上演着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的热闹。付双舟心情沉重,因为刚从大姐的电话中得知,湾里上周收治的一个确诊病人在医院去世了。第一次,付双舟觉得疫情带来的死亡离自己那么近。
晚上,躺在床上的付双舟看到村微信群内招募志愿者的消息,他迅速报了名。
志愿者主要负责给村民检测体温以及做好村内道路、垃圾箱、居户门前的消杀工作。
第二天上午,付双舟领到了口罩、体温测量仪和84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为了尽责做好服务工作,他仔细学习了消毒水的配备方法,并在家人身上不断练习使用体温测量仪,直至熟练后,才戴着口罩拿着统计表出门。
在检测体温时,为确保准确,他给每人都量了2次。途中遇到上年纪的老人或防疫意识不强的村民,他反复叮嘱“现在疫情严重,近期不要出门,注意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经过一个半小时挨家挨户的走访测温,整理上报,付双舟顺利完成了志愿服务的第一项任务。
下午,他要给村子的进行全面消毒。出门前,母亲帮他准备好了喷雾器、雨衣、雨鞋,并耐心给他讲解了喷雾器的用法。先前本不支持他做志愿者的母亲,如今却主动给他做“援助”,付双舟心里一阵欣慰和感动。
做好了防护,付双舟背上50多斤重的喷雾器开始对居民门户、垃圾存放点、公共厕所及进出口道路进行“地毯式”消毒。虽然腰椎不好,但他仍然圆满完成了村里的消杀任务,不落一处。
“只要做好防护工作,就不会感染。再说平时我也很少回老家,作为家乡的一份子,这时候应该为乡里乡亲做些为所能及的事情。”这是付双舟劝慰母亲的话,也是他作为一名党员的使命感。
奔赴前线抗责在肩,做好团队后援
2月15日下午,刚完成了村里的志愿者工作,付双舟接到了项目经理的电话,“花马湖项目部将援建鄂州疫情防控隔离医院,做好返岗准备。”
“虽然只做了两天的志愿者,但是想到自己将要同项目部及鄂州人民共抗疫情,我同样感到很光荣!”付双舟坚定表态,并马不停蹄地办理了相关证明及手续,17日上午就奔赴施工点。
虽然在党员中,他是“新手上路”,但对于本职工作,付双舟却是“行家里手”。有着十几年丰富的综合办工作经验的他,在返岗途中就开始了“头脑风暴”,为后面的7天的“战役”做后援规划,尽量让前场无后顾之忧。
“老沈,家里种有菜吧,我马上去接你,把家里的蔬菜食材带点过来……”付双舟首先考虑到大家的吃饭问题,利用在高速服务区休息的时间,他电话“征召”了项目部当地的厨师,为“吃”这项民生大计做好准备。
到达援建点,项目团队立即召开了工作部署会。付双舟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及办理疫情期间车辆、人员通行证。
援建项目是将长煜模具厂办公楼改造成医用房。工期紧迫,施工点附近也没有旅社、宾馆等住宿场所,为了如期完工,工人们只能就地吃住。“天气这么冷,不能让工人兄弟们直接睡地上吧?”为了让工人在极端条件下能稍微睡得好一点,付双舟想到了用模板作“床”,再垫上厚棉絮,这样既可以防潮也进一步隔离了地板的凉气,尽量改善工人们的休息条件。
住的问题刚解决,吃的问题就来了。由于疫情影响,多数餐馆歇业,他走遍了附近的酒店、餐馆,才找到一家可供应盒饭的酒店。
可才吃了一天,工人纷纷反映饭菜缺少油水,没有滋味。考虑到工人兄弟们每天高强度的体力活,吃不好会降低工作效率,影响工期。付双舟立即与酒店协商,每份盒饭标准再加10元。
虽然饭菜质量有所提高,但营养却不够。付双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找到当地一家超市,挑了几十斤排骨和萝卜,每天熬排骨汤给工人兄弟们补充营养。“这里太艰苦了,没有床也没通水,工人真的很辛苦!所以我想尽我所能地改善他们的吃住条件”付双舟说道。
随着项目建设不断推进,物资采购、运送材料、设备调遣不断增加,意料外的事情也接踵而至。
20号早上,付双舟接到电话说排污系统施工要调一台挖机进场。但挖机在沙窝乡新湾村,拖车在鄂城区,需要为拖车办理通行证到新湾村把挖机拖到现场施工。等他把拖车通行证办好后才得知,挖机司机住在杨叶镇的一个隔离小区,无法外出;通过各方斡旋还是不能放行,而现场施工却不等人。付双舟只能再四处找人、各方沟通,终于联系到一位有特别通行证的朋友,通过他重新联系挖机,把拖车、挖机及司操人员一起送到现场,才解决了燃眉之急。
援建期间,像这样一件又一件的急事,付双舟已记不清处理了多少。“每天手机不停在响,一天要充几次电,有时接个电话中途就会有几个电话打进来”付双舟无奈说道。
在短短的7天内,他办理了车辆通行证12张,人员通行证30余人次,每日往返指挥部办证处好几趟。除了管好队友们的衣食住行,付双舟还要每天检测所有人员的体温并统计上报,做好施工现场及生活区域的消杀工作,直至项目交工,参建人员没有出现一例异常。
步线行针,耐心铺设复工之路
2月25日,援建项目顺利交工,付双舟协调安排好人员退场及安置工作后,又开始准备项目部复工复产的相关工作。
因花马湖项目工期紧急、影响大,六月雨季一到,鄂州国际物流机场及周边村镇就面临着被淹的风险。为了确保了花马湖水系周边村镇及机场的度汛安全,需赶在雨季到来前再安装2台机组,进一步加强河道抽排能力。
虽然湖北省政府文件有关于复工时间(不早于3月10日)暂不后延的说辞,但实际申请复工的过程却是举步维艰。
28日,付双舟把项目部防疫专项方案、复工方案、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返岗人员管理细则、消杀方案等一套资料汇总装订后,上报给项目所在地的疫情防控指挥部。但指挥部在这之前也并未办理过复工手续,大家都在摸石头过河。“今天说要加个表,明天说方案要再改一下,没个标准”付双舟甚是无奈。
另一方面,付双舟在准备复工材料的同时,还得考虑复工后进场人员的安置及管理问题。
之前劳务队伍大多在村里租房居住,但由于疫情防控需要,村镇现已实行封闭管理,外来人员无法进村。了解情况后,付双舟立即清点活动板房数量。第一批计划进场105名劳务人员,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每间房不能超过2人居住,那么板房明显不够住。付双舟又立即通过物资部,紧急联系9间集装箱过来应急。与此同时,付双舟还一一联系了复工劳务队伍的负责人,建了几个微信群,把计划进场的劳务工人拉进群,每日在群里督促健康打卡,为复工出行做准备。
经过各方协调沟通,3月7日下午,反复修改了十来次的项目复工材料终于被指挥部接收了。“接下来就等批复通知了,如果我们这套流程走通,可能会成为企业复工的样板”付双舟终于松了一口气。
疫情期间,迎难而上。付双舟用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完成一个又一个挑战,他说“我不是万能的,但我是一个责任心比较强的人,我的工作就是为团队解决后方问题,虽然事多又杂,但交给我的事,我就尽全力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