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上午,在中交二航局广州南沙横沥项目的工人营地食堂厨房里,身穿红色T恤、头戴橙色帽子、腰系橙色围裙的女厨师长肖湘林正在炒菜,一锅榨菜回锅肉香飘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厨房“舞刀弄枪”的环境和繁重的工作并不适合女性,尤其是厨师长,需要统领厨房,责任和要求大着呢。但是,“谁说女子不如男”,肖湘林以自己的实力演绎出女厨师长的别样风采。
教师转行做厨师
“嘀嘀嘀……”每天清晨五点,肖湘林的手机闹钟准时响起。起床洗漱收拾好后,她便直奔食堂后厨,查看早餐准备的进度,以便能在6点准时接待工人们吃早餐。
今年53岁的肖湘林是湖南衡阳衡东县人,高中毕业后的她留在家乡的小学教书。上世纪90年代,一个月30元钱的教师工资无法支撑家庭的正常开销,她毅然决定南下打工。2002年,她进入深圳的一家家具厂食堂做帮厨,成为餐饮行业的一份子。积累了十多年的经验后,2015年,她挑起大梁,开始干起了厨师。
“我就想证明,既然男人可以干,我也同样可以!”肖湘林告诉记者,刚开始要负责上百号人的饭菜,“那时候因为手不会用巧劲,一天下来,累得手臂酸胀难耐,一个月后才慢慢适应。”
贴心服务 让工友点赞
去年9月,肖湘林带领7人的团队一起来到二航局横沥项目的工人营地,负责项目200多人的饮食。做计划、入台账、充饭卡、做饭菜、打饭菜……作为团队里的管理人员,她身兼数职。“必须全能,每样都会,这样来了新人,自己才能培训。”
由于餐饮行业很辛苦,很多人难以坚持,为了培养人才,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引导和帮助团队成员们,对他们倾囊相授,悉心教导。
“现在可以充钱吗?”“可以,快过来吧,马上要开饭了!”3月2日上午11点,准备好所有的午餐菜品,交代完工作后,肖湘林开始往办公室跑,碰到了询问充饭卡的工人。肖湘林熟练地打开电脑,进入充值系统,为工友迅速办理好充值业务。
饭点一到,肖湘林又化身打餐员,出现在食堂窗口。“我们的早餐有20多个品种,价格在3-7元之间,午餐晚餐都是13元一餐。”肖湘林表示,工人们来自全国各地,口味各有不同,准备的菜品会尽量照顾到更多的人,“工地的人都喜欢吃肉菜,比如红烧肉、扣肉、回锅肉等这些偏肥的菜。比如鱼会同时准备红烧鱼和清蒸鱼,菜也会分辣与不辣,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人的口味了。”半年来,肖湘林通过观察大家的饮食特点、与工人们拉家常,已对大家的口味喜好了然于心,“让工人吃得好,才能干劲足!”
来自江苏连云港的产业工人陈安奎辗转国内各种建筑工地30余年,在这里,他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很开心,尤其满意伙食。“我们在工地干活下班时间不是很固定,有时候回来晚,肖厨师会专门给我们留着饭,有时候还会给我们煮面条再加一个大大的荷包蛋,很贴心,也很美味,我给肖厨师点个赞。”陈安奎说。
就地过年 给工人准备家乡特色菜
今年春节倡导“就地过年”,工人营地不关门、饭堂“不关火”、水电不断档、物业“不断人”。肖湘林也响应号召,留下来为工人们准备丰盛的年夜饭,老家的特色菜“头碗”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据悉,衡东土菜最著名的是衡东头碗,俗称七层楼,又名怀素佛塔,在衡东喜宴上出头碗,即湘腰席八大碗中第一道出场菜。头碗集炖、煮、溜、蒸、炒等多种烹饪方法于一体,需要将炖猪脚、烫蛋皮、剁碎肉,做成橄榄丸、蛋包丸、滑肉,很能体现席宴档次,也是考验厨师手艺高低的一道“功夫”菜。
“这道菜要准备很长时间,在我们家乡,一般喜事才能吃得上。今年大家有缘留在工地过年,想给大家仪式感,所以做了这道比较隆重的菜,寓意也好。”肖湘林说,这是这么多年来,自己在外过的第二个年。拿出自己的家乡特色菜,希望大家吃得开心,过个好年,齐心协力,共同抗疫。
如今,肖湘林一家三口都在工地的食堂工作,在肖湘林的影响下,技校毕业的儿子也走上了厨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