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喻青儒,大家对他的印象是步履匆忙、冲锋在前。作为一名党员,他总是奔走在项目一线,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但说起工作,大家觉得他更像一名“武林高手”,喜欢精益求精,在钻研中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可以准确无误地指出施工方案的缺陷和施工现场的问题,然后“见招拆招”,化解一次次的施工风险。
刻苦钻研练就“武林高手”
“要想遇到问题时能够准确地提出解决思路,就需要勤学善思、苦钻研,炼就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每次新员工见面会上,喻青儒都会这样说,他也是这样一路走来。喻青儒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拥有“火眼金睛”的项目总工程师离不开他在遇到问题时永不放弃的钻研精神。
2008年7月,喻青儒从湖北工业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专业毕业进入中交二航局,先后参建了广佛地铁12标项目、西樵大桥项目、南干渠大桥项目、深惠城际大鹏支线五工区项目等重大项目。
广佛地铁12标项目是中交二航局承接的首个地铁项目,是国内第一条连接两个城市的城际地铁工程,具有技术含量高、施工风险大、协调管理难度大等工程难点。对于刚从地下建筑与工程专业毕业的喻青儒来说,这里就是一个为他量身定制的实战基地,也是检验他专业技能的“比武场”。
为了写好方案设计,喻青儒跟着师父“扎”进现场苦练“基本功”。从设计规范、数据计算到组合结构,从现场图纸再到施工工艺,遇到问题,他反复钻研、虚心请教,积极将自己所学所想融入到施工方案设计中。在施工方案初稿成稿后,他在师父的指导下反复修改,仔细检查,不断完善,不放过一点瑕疵。最终,广佛地铁12标项目施工方案日臻成熟,而他也在此过程中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广佛地铁12标项目结束时,喻青儒已经从原先“摸不着头脑”的工地小白成长为“统领一方”的“武林高手”,这些经验积累也最终在深惠城际大鹏支线五工区葵涌站的施工中开花结果。
精益求精造就精品工程
“他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敢于坚持主见,做事精益求精。”聊到喻青儒,项目技术质量部部长李志龙回忆道。
2021年12月,喻青儒担任深惠城际大鹏支线五工区项目技术负责人,工程是修建一个全长741米的车站。车站所处的大鹏新区葵涌街道坪葵路是坪山进入大鹏唯一的主干道,横跨葵涌街道中心街道,路旁商铺林立,路面车流密集、人来人往。车站修建过程中影响的交通长度长达一公里多。
为了不影响日常居民出行和车辆通行,在修建车站前需要在车站旁修建一座交通疏导钢便桥,桥梁地处葵涌街道最大商场旁,横跨西边洋河,施工环境复杂,施工难度难度大、要求高。对他来说,这是一个新起点,但同样也是一个新挑战,而这份挑战让他既兴奋,又倍感压力。
初期图纸会审上,在喻青儒的“火眼金睛”下,原施工方案存在的诸多隐患“原形毕露”,方案中的混凝土伸缩缝存在抗热胀冷缩能力弱、容易裂开等诸多问题。为了确保钢便桥设计万无一失,喻青儒决定优化施工方案。然而,受工期、成本等各项因素的影响,施工方案变更迟迟无法确定。
“钢便桥虽是临时设施,但涉及质量红线的问题绝不能放松,设计方案必须进一步优化。”面对来自多方的重重压力,喻青儒亲自“挂帅”上阵。他率领团队反复琢磨,查阅相关施工规范和大量过往同类型的施工方案总结,将设计稿反复论证,最终选择了在钢便桥增加梳齿型伸缩缝的施工方案,给伸缩缝增加钢铁材质的梳齿,提高伸缩缝的抗热胀冷缩性和抗裂性。
钢便桥通车至今已经近一年了,桥梁依然稳固如初,未出现任何差错,不仅减少了项目后续施工的诸多麻烦,也维护了项目部施工质量的口碑,更证明了该设计优化的必要性,得到业主和居民的高度认可。
见招拆招破除溶洞“地雷阵”
深惠城际铁路大鹏支线项目线路全长约39公里,共设6座地下站。五工区建设的是葵涌车站,全长700多米的车站,内部暗含玄机。工程初期勘探图纸上标示的车站下溶洞共计235个,因而也被称为“溶洞之上的车站”。
2022年12月15日,首幅地连墙开始施工。在连续成槽12个小时后,项目技术员周驰发现,在大量注入泥浆后,孔内出现泥浆量不增反降的情况。周驰第一时间将这个情况上报给了喻青儒。面对未知的问题,喻青儒清楚只能见招拆招,带领技术团队迅速赶到现场,经过现场勘探分析,发现孔内出现塌孔现象。为了防止孔内进一步坍塌,项目团队研究决定,通过加大膨润土占比调整泥浆比重,提高槽壁抗塌孔的效果。方案实施过后,浆面成功升高。然而,正当大家高兴时,孔内泥浆刚升至18米,槽段再次出现了浆面下降的情况。
面对两次浆面不增反降的情况,喻青儒怀疑工程初期勘探图纸所标记的溶洞有误,此处钻孔下存在未探明的溶洞。经过再三的思考,喻青儒决定带领团队对车站进行全面“体检”,通过CT扫描,在1.7万平方米车站范围内,共发现1074个溶洞,比图纸上多出839个,相当于每17平方米面积上就有一个溶洞,在如此多的溶洞上建车站,无疑踏入了一个“地雷阵”,一个不小心就会被“炸”得粉身碎骨。“突然”出现的溶洞无疑将车站施工推上了超高风险浪尖,施工难度瞬间放大无数倍。
在充分掌握地下溶洞情况后,喻青儒召开研讨会,并在会上提出“分类填补法”。首先将溶洞进行分类,利用碎石、泥浆、泥土等,按照不同溶洞大小,分门别类进行填补。针对溶洞互通的情况,喻青儒还提出了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代替水泥浆,以此加快固化,提高封堵速度。经过不断地尝试,最终在保证了浇筑效果同时,拆除了埋藏在车站下的一颗颗“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