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六宝典资料

香港新六宝典资料

专题专栏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新闻中心>专题专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打造科技创新孵化器 建设企业提升平台

发布时间:2017-02-24阅读次数:

2014年11月20日,伴随着清晨的阳光,中交二航局阳逻产业园的一片空地上响起了机械轰鸣声,中交二航局实验基地开始正式投入施工建设。经过四百个日日夜夜,一座集科研、生产、检测的综合实验园区正式落成,开始发挥其在中交二航局科技引领和创新支撑中的重要力量。

规划篇

近年来,在公司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局依托重大工程开展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努力提升企业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已形成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长大桥梁建设施工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中国交建桥隧施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在这种背景下,建立一座集试验、检测、研发、装备制造于一体的综合基地,打造科技进步孵化器和创新产业提升平台,已迫在眉睫。

中交二航局原小东门实验室为中交二航局的重要创新支撑平台,为二航局科技创新,解决重大技术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接上级通知应中交集团规划发展的需要,原小东门实验室需拆迁另建。2013年拆迁完,2014年新实验基地需上马兴建。自2012至2013年期间,技术中心领导多次到武汉周边各地寻找合适建设实验基地块,但均不能如意。“二航局大楼旁三角地块面积也不小,如果在这能建实验室那就好了,对这块地做一下规划吧。”研发中心总经理张永涛对中心老员工周仁忠说。周工接到任务,立即开始着手规划。首先找来专业测量队,对地块进行测量,绘图,再按实验基地未来发展需求,作实验基地规划图。“这块地平面结构不好,能用的面积不多,仅能建一个实验楼,满足不了实验基地建设需求。” 做完初步规划,周工得出结论说。

冬去春来,2014年初,原小东门实验室已完成拆迁。二航局实验基地在一个空裆期,大量的科技试验亟待需做,好些试验不得不在武汉一些高校实验室完成“中交桥隧施工技术重点实验室于2016年复评”。 完成新建二航局实验基地的任务迫在眉睫,技术中心党委书记张国志一脸愁容,忙碌着四处奔波选址规划。“二航局在阳逻不是有个产业园吗,为什么不去那看看?”有人提议。张书记听了,立马带领中心一干人员,来到阳逻产业园。这里地处在长江边,地形平坦开阔,机器轰鸣,人声鼎沸,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里南临长江,北有阳逻大道,旁边有武船重工,后期航天科工也要入驻过来。”园区人介绍说:“这块地面积800亩,二航局多家单位在这里生产,有结构公司、一公司、物流公司,还有大型深水码头。”“真是好地方啊,这里最适合建实验基地了”张书记欣喜道:“就这里了,赶紧做规划设计,另一边准备打报告给局里”。经过细致规划,新建实验基地位于二航局武汉新港阳逻生产基地,占地面积约为15亩,总用地面积1.3万m2,总建筑面积1.7万m2,项目总投资额为5843.85万元,包涵结构及机电实验楼、综合实验楼、模型加工区及配套附属设施,完全能够满足局内各项业务拓展创新功能需求。

建设篇

实验基地土建工程体量较大,国内同类型实验室建设工期一般需18~24个月,本项目施工总工期为13个月,影响工期因素多,工期紧,施工难度大。同时本工程涉及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及开挖、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主体结构、砌体工程、内外墙装修、防水、门窗安装、水电、消防及室外工程的施工,专业类别多,交叉作业面多。最为困难的是反力墙、反力槽道、土槽等专项工程施工,其预埋件多,安装精度要求非常高,并且可借鉴同类工程经验较少,对业主管理、施工单位实施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在项目启动前,局领导、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实验基地建设,给予资金、技术支持,调动局内优质资源,保障实验基地建设质量。项目设计单位为武港院,施工单位为局建筑公司,监理单位为武港院监理所。所有参建单位均为局内单位,充分发挥了二航局设计施工一体化的产业链优势。

基地建设开展伊始,技术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基地建设的质量和工程进度。成立了中交二航局实验基地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张国志、副指挥长杨炎华、成员荀东亮、黄跃、刘占国。项目前期设计阶段,技术中心承担了结构试验功能区专项设计,随即成立了专项设计小组,组员为黄跃、周仁忠、陈培帅。专项设计组成员均无相关设计经验,但他们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发挥了技术中心敢于承担、勇于创新的精神,先后经历了调研、初步设计、专项讨论、专家审核等过程,最终完成了反力墙、反力槽道、土槽专项设计。

2015年是实验基地的建设年,一年的建设工期,与同类型建设工程相比,工期紧、任务重、难度大。在技术中心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实验基地建设有序进行。2015年5月,综合实验楼、结构机电实验楼主体结构相继封顶,基地建设进入到结构试验功能区专项工程施工阶段。结构试验功能区建设是整个基地建设的重点,同时也是制约工期的重要节点工程,其中反力墙施工又是重中之重。在反力墙施工过程中,指挥部协同设计、施工共同攻克预埋件定位难题,制定了专项施工方案,开展了预埋件预拼装试验,引入第三方复核测量控制,确保了预埋件安装定位精度,经过6个月的努力,完成了反力墙施工,创下了反力墙的施工记录。2015年12月,综合实验楼、结构机电实验楼完成室内消防、给排水、装修施工,试验功能区的大型实验仪器设备顺利开始安装。

整个基地建设过程中,指挥部抓住有利时机,启动“大干100天,确保取得决定性胜利”、“决战100天,确保按期交工”两轮劳动竞赛活动,局领导、中心领导相继莅临现场,鼓舞士气。竞赛期间,涌现一批先进管理者、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指挥部与参建的施工方、设计代表及监理一道,共抓成本、控进度、保质量、促安全,促进现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按期完成竞赛各项节点建设,有利保障基地按期交工。

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技术中心技术优势、科研创新能力,研发了“预埋件整体模块制作安装法”并成功应用于结构试验功能区反力墙加载孔、反力槽道预埋件制作安装,施工精度均达毫米级要求,提升了效率并节约工期;引入BIM技术对反力墙、反力槽道、土槽等结构的预埋件、普通钢筋及预应力进行了碰撞检查,从而优化劲性骨架布置及预应力的布置;同时在预埋件制作安装过程中申报了“同轴钢构件精加工装置”、“高精度钢定位柄”、“一种用于钢构件加工组装整体模块化定位系统”3项专利技术。

设备篇

“二航局的实验室确实宏伟,这么多的大型设备很不容易。”在参观实验基地结构大厅时中交集团的专家领导对二航局阳逻实验基地赞不绝口。一眼望去,结构大厅内20000KN压剪试验机、500T多通道液压加载系统与JAW-2000/4 多通道加载系统等大型设备红蓝相间、巍峨耸立,这是二航局阳逻实验基地结构大厅的重要设备,也是国家工程中心与创新能力建设的主要设备。

通过优化设计改造之后,结构大厅包括疲劳试验机、JAW-2000/4 多通道加载设备以及反力架设备在内的设备都共用500T多通道加载系统的油源,设备多,流量大,只能采用硬管,里程长,如此一来在现场焊接的节点就很多,如果连接口之间不紧密或者管与管焊接之间存在虚焊,在后期设备运行油压大的情况下就可能会漏油。届时油槽盖板装上检查难度很大,如何在外表美观的前提下保证管与管之间的连接质量,成了此设备安装的又一难题。设备安装的工作人员连夜差看资料,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首先用膨胀螺钉将管夹固定底座固定在槽道内,然后通过管夹将硬管固定,如此一来就避免后期试验过程中油压的冲击造成管路密封的损坏;其次在每个节点焊接完成后,及时进行焊后的校正变形,特别的节点进行去应力退火,将油管在制作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及时的消除,避免出现不可恢复变形而影响使用。在这系列的质量把控中,工作人员实现了全程跟踪,在狭小的油槽内,打着手电筒蹲下来对管路密封处与焊接焊缝进行检查,核对每一个螺母是否施拧到位,爬上升降梯查看作动器、滑移装置的安装是否到位。

经过半年的努力,所有大型设备都完成了安装,由于整体工期规划紧张,以及现场其他交错施工带来的影响,在这半年时间里,负责设备安装的工作人员不仅晚上经常加班,更是舍弃了周末、假期,从朔风凛冽的寒冬到酷暑难耐的炎夏都坚守岗位,保证了所有的大型设备都顺利通过验收。这些设备大大提升了二航局技术中心在大跨桥梁结构及深水基础施工方面的科研创新能力。

运营篇

“阳逻实验基地管委会成立了!”2016年5月30日,一份二航总工办下达的红头文件在实验基地相继传阅。实验基地管理办公室主任田唯说:“这下好了,基地管理架构明晰以后,我们的基地运行就找到了组织,各单位各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为整个基地的顺利运转打下了坚实基础。”

文件中明确,园区管理遵循“统一管理,包干负责”的基本原则,从战略制定到实施落地施行三层机构组织管理。管委会负责基地总体发展顶层设计,下设实验基地管理办公室负责综合事务管理,底层设结构、机电、岩土、监测、水动力专项实验室自主负责本实验室实验、生产任务开展。这种管理模式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摸索,既化解了“中央集权”模式下二航局技术中心、武港院检测中心、武港院桥梁设备技术公司等入驻使用单位行政相对独立,而平台共享的矛盾,又摆脱了“各自为政”模式下各单位沟通协调不畅,资源整合困难的弊端,使得园区信息对称、资源全面优化配置,有效提升了园区综合服务质量,为创新能力建设再上台阶提供了有力保障。

“基地运行需要制度保障,不仅仅是整个基地的管理制度需要规范,各专项实验室也应针对各自专业制定人员、设备、安全、卫生方面的规章条例,同时固化基地工作人员及岗位职责,形成科学、顺畅的运行体系。”实验基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尹应军在第一次管委会预备会议上下达了明确指示。实验基地副主任张永涛也强调,要重视管理体系构建,明确日常工作流程,提升管理模式和效率。他多次调研基地运行情况,监督科研和生产任务开展,提出了统一园区视觉识别系统、注重资质挂牌实用性等针对性建议。两个月后,正是得益于健全的制度保障,中国交建桥隧施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复评时,各单位才能够在管委会的统一指挥下,做到高效、有机的协作配合,从现场硬件、资质维护、科技成果进行了优势资源整合,最终在中国交建7个重点实验室中脱颖而出获得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并得到评审专家“该实验室为国家重大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并有力地支撑和引领了交通行业桥梁、隧道建设领域的技术进步”的高度评价。这次复评是对实验基地运行机制、协作能力的一次彻底检验,是对二航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争科技领先,创管理一流”企业精神的完美展现。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