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六宝典资料

香港新六宝典资料

企业文化

文化故事

企业文化>文化故事

追梦赤子心

发布时间:2021-05-16阅读次数: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2018年3月,有着“华中地区首条内河沉管隧道”之称的东西轴线项目以PPP+EPC模式中标,成为二航局打造高品质建筑业一体化服务商的前站。而站在汉江之畔翻遍了历代描述襄阳风物的诗词,最终选了杜审言的这一句诗作为自己负责项目的宣传片解说词开篇的就是襄阳市东西轴线鱼梁洲段项目常务副经理兼总工孙晓伟。


 言为心声,孙晓伟选择的开篇,格调清新鲜明,气势磅礴开阔,一如他本人。


天作之合


2006年7月,孙晓伟加入二航局,被分配到五分公司承建的阳逻长江大桥项目当技术员。当时,阳逻长江大桥的建设已接近尾声,孙晓伟没怎么接触现场,干的都是收尾的活,他总说这是他干的“半个项目”。接下来的那一个项目就是二七长江大桥。孙晓伟在二七长江大桥现场搞了四年技术,当初在阳逻长江大桥做过的那些资料,他在实践中又回顾了一遍。


搞完这两座桥,孙晓伟很自信地说,“桥梁这一块,我已经掌握清楚了。”


 2012年,五分公司组建技术中心,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孙晓伟从技术中心组建之初便参与了进去,直到调入东西轴线项目担任总工,他的成长和思索始终在技术中心。经他之手出的方案不计其数,涉猎领域也从单一的桥梁延伸到五分公司各类产品。虽然不曾亲手建造,但他给出的每一张、每一页,都在他的笔下计算过无数次,脑海中推演过无数遍。


 或许也是因为这样的工作习惯,使他将所有的心力都专注在对技术的追求上,难得从工作中抽身休息一下时,孙晓伟不喜欢做费脑子的事情,越简单越好,转魔方对着口诀,看书得一个字一个字地看。


这样的一个人,碰上了需要强大技术能力支撑的东西轴线项目,就像天作之合。


每次,一家人开车经过二七长江大桥,孙晓伟的儿子就会问他,“爸爸,这座桥是你建的吗?”


 听到东西轴线项目是一条穿越汉江的沉管隧道,孩子有些担心,“爸爸你不是建桥的么?怎么又去建隧道了?”


孙晓伟说:“隧道爸爸也会造啊。”


那时他没觉得这个项目有多难。项目中标后,孙晓伟进入前期筹备组,才体会到知易行难,坚持项目需配备一个总工、两个副总工,形成技术“铁三角”。


2018年3月28日,二航局技术中心水工部主任冯先导从以色列阿什杜德港项目回国,到东西轴线项目报到。翻开他的履历,港珠澳大桥赫然在列。


不久后,孙晓强从五分公司承建的福厦高铁项目调入东西轴线项目,擅长于质量体系管理。


“冯先导和我负责对接设计院,孙晓强负责抓项目技术人员培养和现场管理,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没有计较总工前面带了个‘副’字,我们三人的配合非常好。”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018年4月,蔷薇花随风轻摆,落红在花枝下一片片铺开,夕阳下的武汉还残留着春天的气息。


二航局科技管理部副经理吴海波带着孙晓伟、冯先导来到长江委设计院家属大院,一位满头白发、声音洪亮的老人给三人开了门。


这位老人就是2000年从长江设计院副院长岗位上退休的杨光煦,没有多寒暄,便把三人引到了书房,仔细翻阅东西轴线项目的资料,一点点给他们分析基坑边坡。


“项目总投资近50亿元,其中20多亿是用在基坑上的,需要根据地质、水文、基坑深度、结构断面类型综合考虑,不断优化设计。”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孙晓伟的感触不仅在技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书房,四面墙,除了窗户,其它都是书,一边立着一个老先生平常锻炼用的双杠。”


第二位是同样已到耄耋之年的中国工程勘察大师范士凯。擅长水文地质勘察的范老从理念上给两人带来了冲击——堵不如疏。冯先导回忆说,“我们做结构出身,施工中遇到水,惯性思维就是堵,后期项目实践证明,范老给出的建议极其正确。”


第三位是湖北省岩土工程界知名专家袁内镇,尤擅深基坑工程。当时,袁老正在襄阳参加一个会议,行程匆忙,不刻便要赶回武汉。孙晓伟和冯先导与袁老沟通后,买了同一班到武汉的动车。一个半小时的行程里,袁老就着图纸写写画画,给两人分析项目基坑复杂的支护结构和安全系数。


这一晚的这班列车,开得像一个课堂。更多的时候,襄阳与武汉之间的动车,对孙晓伟和冯先导来说就像的士。


白天,两人在项目上工作,晚上9点10分一起赶最后一趟动车回武汉,第二天一早到局里技术组,讨论完了再坐动车回项目,“2018年3月到 6月是设计的关键时期,公司要求我们一个月必须汇报一次,有时候一周就要汇报一次,想起来关键点,就组织我们研究清楚。”


在这一场场智慧交锋中,诞生了很多首创:国内最大规模超深格型地连墙支护结构;世界首条采用先铺卵石基础的沉管隧道;项目沉管预制采用全断面整体式顺序浇筑施工方法,比传统工艺节省4个月左右的工期;沉管两端采用的预制装配式端封门,为国内外首创,由二航局自主研发;首次采用基于柔性水袋的沉管隧道压载水系统,相比传统的压载水箱,安拆更为方便。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东西轴线项目的设计方案不断优化。孙晓伟在这个过程中就像被丢到老君炉里不断摔打锤炼的矿石,越发显出他对技术的一片赤子之心。


雷厉风行


2018年8月24日,东西轴线项目东汊干坞超深止水帷幕首槽开挖,二航局全链条式承建的首条沉管隧道正式进入施工阶段。孙晓伟的岗位也由项目总工调整为常务副经理,从管技术扩展到管项目的方方面面,属于他的“中午”到了。


项目工程设计、施工总工期仅36个月,对于千米级沉管隧道、尤其采用了价值系数最优的“轴线干坞法”总体建设方案,较类似工程相比,有效施工工期短、关键线路长,施工组织的容错率非常低。这是一段对前期设计的印证之路,孙晓伟走得如履薄冰。他用排骨藕汤打了个比喻,“就像手上拿着一份排骨藕汤的菜谱,知道需要排骨、藕、佐料、水,等到具体做的时候,排骨是不是要提前焯一下,水放多放少,藕什么时候放,都是细节的问题。”


在项目部每个部门的办公室,都有一块白板,每月的重点工作都记录在上面,随时提醒。孙晓伟说:“我最接受不了的一种管理方式,就是交代完就代表做完了。比方说,钢筋摆得不整齐,你既不说需要摆成什么样,也不教工人怎么做,只说要摆整齐,这就是无效的管理。要跟工人说清楚,两根钢筋之间是平行还是怎么弄?是打个点给他做个标记,还是做个小型工具给他用一下?多思考,教人做,才是管理。”


为此,他没少发过脾气,尤其是对一线的技术员们,要求做工人的交底时,必须做到定量,而不只是定性。小伙子们开玩笑地形容说:“晓伟总脑子转得特别快,雷厉风行,发现问题立刻就会指出来,先骂你,再告诉你为什么骂你,最后告诉你怎么做,没被他骂过的员工不是好员工。”


对这些评价,孙晓伟自己也知道,“这帮小子,肯定没少说我骂他们的事。”


与其说这是孙晓伟式的严厉,不如说这是他的严谨,在这种严谨氛围里,项目团队快速成长,很多年轻技术员在他的“骂声”中蜕变成为岗位骨干,拧成一股绳,不断推动项目攻克一个个重大节点......


2020年7月10日,湖北省鄂西北片区市政工程品质提升交流会在襄阳举行,观摩地点定在东西轴线项目部。彼时,东汊6节沉管已经完成预制,在庞大的基坑里静静等待试浮,各个工点施工秩序井然。


活动期间,260余参会人员前往现场进行观摩,对标准化施工、现场管理、质量管控、科技创新、智能建造、新技术应用等给予了一致好评。


掌声响起的这一刻,曾经的技术“铁三角”由于工作调动,已只剩下孙晓伟一个。骂声、调侃、赞誉,孙晓伟统统敞开胸怀接受,因为他的心中始终清晰地知道,过去、现在和将来,与汉江畔这条沉管相关的每一名二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打造内河沉管隧道品牌,唯有坚定地实践下去,才能不负这么多人对梦想的追逐。花68块钱从淘宝上买来一副毛笔字,孙晓伟把它挂在了办公室墙上,上面写着苏轼作于黄州的一句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石梦晓 宋文健)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