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六宝典资料

香港新六宝典资料

新闻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新闻通讯

新闻中心>新闻通讯

【质量月】伶仃洋大桥上的质造行

发布时间:2021-09-29阅读次数:

 

伶仃洋大桥上的质造行

随着伶仃洋大桥270m索塔的封顶,锚碇的“钻石”锚体逐步成型,伶仃洋大桥向着世界最大跨径的海中钢箱梁悬索桥以及最高海中大桥又迈进了一大步。

由二航局承建的伶仃洋大桥为(580+1666+580)米的三跨全漂浮体系悬索桥,是深中通道建设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建成后也将是世界海中最高及最大跨径的钢箱梁悬索桥。

作为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工程,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在设计初期便提出了“建世界一流可持续跨海通道,创珠江口百年门户工程”的建设目标,身负高质量建设的重要使命。然而作为一座全离岸海中特大悬索桥,紧邻伶仃洋10w吨级航道,建设过程面临着高温、高湿、高盐的自然环境、台风频发的恶略天气、270m高塔建设条件。面对一系列挑战,该如何实现百年大桥的目标呢?

由‘中国制造’向着‘中国智造’、‘交通大国’向着‘交通强国’转变的前提背景下,要建百年桥,就要实现桥梁的精品建造、工厂化建造。而面对高耸如云270m的超高混凝土桥塔采用工厂化制造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既然不能把塔柱放在工厂内制作,那就把工厂搬到塔上去”二航局总经理张鸿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一个由技术中中心、武港院、项目部等多单位合作的桥塔工业化建造的研发团队应运而生,而袁航同时作为技术中心及项目部智能建造党小组成员自然首当其冲。

“经过我们优化的设计、细致的生产及充分前期试验,历时一年半竖向空中移动工厂终于要发挥作用了”,持续跟踪筑塔机的袁航如今作为筑塔机现场应用负责人对即将上塔的造塔神器满怀信心。

所有创新的设备及工艺,都需要经过磨合,经过实践考验。虽然大部分问题都已经在设计与前期试验中解决,但是在使用过程问题还是来了。

“筑塔机作为一个可在塔柱上自动爬升的设备,全部依赖于锚固在塔柱上的轨道,轨道同时作为锚固点以及筑塔机的支撑受力结构,作用至关重要”

由于预应力干扰的缘故,第5节段的轨道在预埋的时候与原设计位置存在偏差,这种偏差导致轨道无法与所有埋件完全一一对应,现场通过反复拆卸仅能对应2组预埋件,而筑塔机第二天就要爬升。问题从现场反馈回来已经凌晨12点,袁航通过在三维软件上复盘模拟、对埋件结构进行受力计算,最终赶在天亮前提出安装控制措施与方法,将轨道有效连接提升至3组并在保证受力安全的情况下确保筑塔机的顺利爬升及塔柱的高质量施工。

“可靠的质量是我们技术创新立足之本,结构安全的本质就是对每一处细节高质量完成”袁航回忆起当时的感受。

此外,强大的挑战来还自于自然环境,海上强风“说来就来”。接气象预报,新一轮强风强降雨将于1小时后达到,平台上所有人员需尽快撤离。尽管筑塔机是按照防14级强台风设计的,但大风对于未成形整体结构中的薄弱构件是极其危险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袁航意识到这些薄弱构件很可能会对未来筑塔机局部结构的质量存在隐患,于是立刻组织工人分工上阵,争分夺秒的装加固绳、安防风缆、为所有堆放零件加固,23分钟后,所有人员撤离平台,35分钟后,10级强风过境,强风过后复查结构构件无一损坏。

一体化筑塔机按照计划成功安装运用于伶仃洋大桥东索塔,基于一体化智能筑塔机配置的自动化布料及振捣系统可实现塔柱混凝土360度方向全覆盖自动布料及振捣;其搭载的智能养护系统可实现自动温湿度调整的混凝土蒸汽养护,使桥塔现场混凝土养护达到厂内标准化养护水平;通过设置智能监控监测系统可实现塔柱施工全流程24小时不间断监控。

“只有质的保障,才有效的提升,一个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更是应该从本质上入手”,袁航看着塔柱上的云端工厂感慨到。

香港新六宝典资料

如今的一体化智能筑塔机筑塔速度是传统方式的1.5倍,减少高空作业人员60%,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养护时间也提高了2倍。利用筑塔机的全智能控制和混凝土热敷养护装置让索塔外观和品质与传统相比,发生了质的飞跃和改变,再次完成了桥塔内在质量、外在品位的全面提升。袁航)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